环保造福社会,科技发展未来
researcher科研人员

技术顾问-柴晓利

柴晓利,博士,现为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填埋场稳定化、生态修复技术以及温室气体的减排及各种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2000年受中国科技部中瑞国际合作项目组派遣赴希腊Aristotle 大学进行了6个月的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性质以及腐殖酸的去除研究工作;2005年5月-2006年5月在日本九州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填埋场中有机物稳定化规律的研究工作;2010年7月-9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

2012年1-3月,美国劳伦斯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研究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国家“水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包括面上项目4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项,承担自然基金委外国青年基金项目2项(依托单位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课题两项;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项,主持中日国际合作项目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育部以及建设部科技进步奖6项;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主编《固体废物焚烧技术》,《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堆肥技术》,》书籍11部;主编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土地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9-2010。

技术顾问-柴晓利


一、主要SCI论文:

1. Chai Xiaoli, Zhao Youcai. Characteristics and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an MSW landfill: Implications in risk assessment and reclam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7.

2. Chai Xiaoli, Zhao Youcai..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progress of humification processes in humic substances extracted from refuse in a landfill. Chemosphere, 2007

3. Chai Xiaoli, Zhao Youcai.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substances from landfill by FTIR, CP-NMR and Py-GC/MS. Waste management, 2008, 28, 896-903.

4. Chai xiaoli, Abiotic association of PAEs with humic substanc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ate of PAEs in landfill leachate,Chemosphere,  2010.

5. Chai xiaoli,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ndfill gas in closed landfill,Biomass and bioenergy,  2011.

6. Chai xiaoli,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CH4 and CO2 emissions from a closed landfill, Waste Management, 2011.

7. Chai xiaoli, Effects of fulvic substances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Hg in landfill leachat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2011.

8. Chai xiaoli,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combined with regional integration analysis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umic and fulvic acids from landfill at different stabilization stages, waste management, 2012

9. Chai xiaoli, Complexion between mercury and humic substances from different landfill stabilization process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10. Chai xiaoli, Enhanced removal of carbon dioxide and allevi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accumulation in photobioreactor with bubble tank, Bioresouce Technology, 2012

11. Chai xiaoli,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aerobic conditions on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acid in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Chemosphere,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22 February 2013

12. Chai xiaoli, The effect of aerobic conditions on the complexation ability between mercury and humic acid from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Chemosphere,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21 March 2013

二、获得的奖励:

1、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教育部201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2、大宗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提取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上海市2010年技术发明二等奖。

3、 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上海市2007年技术发明三等奖。

4、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与土地利用技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8年科技进步奖(华夏奖)三等奖。

5、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工艺及工程应用,2007年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

6、大型滩涂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200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主持或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部水重大专项课题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2013ZX07315-002,2780万元,课题负责人。

2、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基于有机残渣与飞灰共处置的脱氯技术”,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乡生活垃圾中废塑料高效稳定裂解关键技术与示范”,子课题负责人。

4、国家“863”高新技术创新性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垃圾的综合利用技术, 0400235016,技术负责人。

5、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中小型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示范,2007.10-2010.10,技术负责人。

6、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填埋场覆盖土-植被-大气间汞的交换机制对汞的形态分布及释放通量的影响研究”,51278357,2013.1-2017.12,项目负责人。

7、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填埋场甲烷化时期腐殖质与汞的非生物作用对其形态分布和释放规律的影响”,20877057,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8、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填埋场植被与覆盖土复合作用对甲烷释放影响机制研究,” 51078285,2010.1-2013.12,项目负责人。

9、国家自然基金NSFC-JSPS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基于交替式厌氧/好氧填埋工艺的温室气体减排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51110342,项目负责人。

10、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填埋场温室气体的释放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51110105006,项目负责人。

11、国家自然基金外国青年基金合作项目“垃圾焚烧灰渣的脱氯机制研究,”51050110342,中方负责人。

12、国家自然基金外国青年基金合作项目“垃圾焚烧灰渣的脱氯机制研究,”51150110140,中方负责人。

13、上海市科委2005年重大专项(No.05DZ12003),老港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土地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示范,技术负责人,2005.10-2007.10。

14、世博园区环境质量预测与控制技术,中国-日本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 2006.10-2008.10 。

15、非规范填埋场安全、环境稳定性评估体系研究,日本环境省国际合作项目,2010,7-2011,7。

16、“Development of Wide-Area Environment Monitoring of Waste Landfill Sites in Japan and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02-2003),日本文部省国际项目。

17、“Field Survey for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Methodof Large-Scale Waste Landfill Sites in Asian Mega-Cities” (2003-2005),日本文部省国际项目。

18、“垃圾焚烧灰渣在水泥工厂的资源化利用”(2009-2011),日本NEDO国际合作项目。

技术顾问-柴晓利

(前排第4,5,6,7,8 位分别为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国务委员杨洁篪,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美驻华大使骆家辉、美国副国务卿)

技术顾问-柴晓利

柴晓利教授与美国务院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合影

技术顾问-柴晓利

柴晓利教授、devinder教授出席中美能源与环境创新中心成立签约仪式

四、申请的专利

1、一种生活垃圾梯度筛分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610027345.1。发文日期:2006年6月7日

2、利用矿化污泥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710044011.X。发文日期:2007年7月19日

3、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材料,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710040358.7。发文日期:2007年4月30日

4、一种能抑制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菌活性的添加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710040357.2。发文日期:2007年4月30日

5、一种木塑材料及其制作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710039574.X。发文日期:2007年4月18日

6、一种矿化垃圾复合型生物滤床处理禽畜废水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510110225.3。发文日期:2005年11月10日

7、一种基于矿化垃圾的复合型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510110224.9。发文日期:2005年11月10日

8、一种塔式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510112117.X。发文日期:2005年12月28日

9、一种矿化垃圾协同泔脚废物和污泥联合产氢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610027750.3。发文日期:2006年6月19日

10、一种用水泥基复合材料深度净化生活垃圾渗滤液难降解尾水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610117163.3。发文日期:2006年10月16日

11、一种从生活垃圾中提取塑料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No.200610117385.5。发文日期:2006年10月20日

12、一种生活垃圾分选方法,申请号:No.201110051507.6。发文日期:2011年3月3日

13、一种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光生物反应装置,申请号:No.201010543467.2。发文日期:2010年10月12日


返回上一页】【关闭窗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技术顾问-曹江林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站长统计 COPYRIGHT © 2019 合肥济坤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